2021年9月29日 星期三

朔州:1938年的朔县,文昌阁和鼓楼并立,东洋女子站在街头聊天· 当前聚焦

时间:2023-03-27 11:14:51来源 : 朔州老乡俱乐部

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的朔县(今朔州市朔城区),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边关重镇。其境内文物古迹众多,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传承。

1937年9月28日,侵华日军侵入朔县,并在城内进行了惨绝人寰的三天大屠杀,当时不到一万人口的县城内,竟被日军杀掉了四千八百余人,其中有一百六十户人家被杀绝户。本组图片是日本人拍摄的,真实反映了这座古城沦陷之后的景象。


(资料图片)

朔县北门

朔县古城建于元末明初,城墙周长八里,有四座城门,分别是 东门“文德”、南门“承恩”、西门“武定”和北门“镇塞”。图为日本侵占朔县后镇塞门前的景象,城门前搭建有沙包工事,一个头顶钢盔的日本哨兵正在监视进城的百姓。一年前,侵华日军的坦克从这里撞开城门,进入城内。在沙包旁边,立着一块鬼子中尉的墓牌。攻城时,他被中国军队击毙在这个地方。

东北方向

站在朔县镇塞门上向东北方向眺望,城内民居建筑排列规整,全部都是瓦房。城墙下的空地上停着几辆卸掉牲口的马车,远处是高大完整的东城墙。

西北方向

站在南门东侧的城墙上向西北方向看朔县古城,中间是古城地标性建筑文昌阁,左侧(西侧)可见鼓楼,前方(北面)的高大建筑为镇塞门城楼。

鼓楼和文昌阁

站在朔县西城墙上向东眺望,城内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尽收眼底。民居中间是一条自西向东的大道,鼓楼和文昌阁屹立在城市中间。远处则是已经破损的东城门文德门。

文昌阁

文昌阁又名文魁阁,当地人称之为阁儿墩,建于明万历十三年(1585年),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。图中的街道为古城的南大街,从图中可以看到,当年南大街的道路很烂,不但坑洼不平,而且路面上浮着很厚的黄土。此时距离日军的朔县大屠杀已过去一年时间,幸存的城内百姓依然心有余悸,街头上的行人很少。

俯瞰南大街

1939年4月,日本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摄影师丰田站在文昌阁上拍摄的南大街街景。街道两边是整齐的商铺及民居,道路尽头是南城门承恩门,城门两边是高大完整的南城墙。

南大街

南大街是朔县城内最繁华的一条街,但照片中的街景却很冷清。这张照片是日本人乘坐马车经过南大街时拍摄的,道路两边是两条阳沟。此时路面似乎正准备整修,道路一旁堆积着沙包工事拆除后的麻袋包。

街头商贩

南大街道路两边的小商贩,卖着各种杂货。讲究一点的还架起了遮阳棚。为了生存,街道上有了行人和马车,一辆日本军用卡车从文昌阁方向肆无忌惮地疾驰而来,车后卷起一阵黄烟。

俯瞰东大街

从文昌阁上俯瞰东大街,中心街道不宽,排水阳沟两侧距离店铺还有一大片的空地,方便小贩摆摊设点。远处可见两座牌楼和东城门。

过街牌楼

东大街的过街牌楼,上面有日伪汉奸粉刷的反动标语,由此可见他们对八路军抗日武装力量的愤恨和恐惧。在鼓楼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,这座牌坊位于鼓楼的东侧,透过牌楼,可以看高大的文昌阁。

牌楼西面

东大街过街牌楼的另外一侧,上面写着“东亚和平”的字样,与牌楼东侧的反动标语相对应。当时的朔县古城内有不少座牌楼,不但排列密集,而且造型精美,是古城悠久历史的一个见证。

北大街

从文昌阁眺望北大街,街道稍窄,只有一道排水阳沟,路边竖有电线杆。远处的城门为北门 ,城楼屋顶已经被日军的炮火损毁了一部分,城门两侧是夯土城墙。

北门内

1938年冬日的北城门内,整座城门被笼罩在西晒的阳光下。而天气却十分的寒冷,背阴处的房屋门前站着几个人都袖着手。两棵枝干光秃秃的大树下,一名男子在坚守着他的小吃摊。

俯瞰西大街

于1939年4月拍摄的一张照片,从文昌阁上俯瞰西大街,前景是西大街的牌坊,后面露出的台脚是鼓楼。

日本女子

朔县街头的一个修理驴蹄马掌的木架子下,站在一群身穿和服、脚踩趿拉板的日本女子,每个人身上都斜披着“大日本国防妇人会”的布带。这些女子的身份虽是家庭主妇,但在中国的土地上一点也没有少作恶,是侵华日军的有力帮凶。在她们身后,站着两名看热闹的小孩子。

井坪古城

最后放一张日本侵华时期的井坪镇老照片,当时镇内多为低矮的土屋。井坪古城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(1485年),为明代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之一,已有五百多年历史,现为朔州平鲁区区政府所在地。

来源:风吹草语

关键词:

(责任编辑:黄俊飞)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